省政府关于编制2009年地方预算的通知
苏政发〔2008〕108号 2008年12月18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9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8〕3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编制2009年地方预算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2009年地方预算的指导思想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遇到的困难更加集中。为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必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坚持把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把着力扩大内需与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结合起来,把有效扩大投资需求与积极拉动消费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深化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考虑2009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预计2009年将是财政比较困难的一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审时度势,科学合理地编制2009年地方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全力支持扩大内需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民生支出需要,着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继续增加对社会公共事业薄弱环节投入;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二、2009年财政收支政策
(一)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按照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推动改革、注重民生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级财政通过调整结构、增加投入,加大对民生、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的支持引导力度,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也要合理安排,相应增加投入。要调整和优化政府性投资结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二)合理把握财政收入规模,积极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在2008年国家实施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服装和纺织品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将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和资源税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各地收入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种税收政策调整因素,与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预期发展目标相适应。
(三)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大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苏发〔2008〕21号),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保证政策规定的各项财政资金足额用于农业;加强水利、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河道疏浚和农村路桥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效设施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培训;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制订并完善各项农业补贴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大力支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支持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四)进一步增加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等社会建设投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和省属高校化解债务工作,进一步健全从小学到大学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食宿条件改善和合格幼儿园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大力支持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增加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入按照规定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加大公共安全投入。针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事件多发情况,进一步增强我省防灾减灾、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继续完善应急体系和机制,支持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安排好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费和装备建设经费,确保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安排落实政法经费,支持司法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加强经费保障,确保“两费”停征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强财税金融合作,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全面落实和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用好专项发展资金,扶持外贸企业调整结构、加快发展。
(七)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苏办发〔2008〕16号)的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先恢复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对口支援市、县(市)要按照不低于本市、县(市)2008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工作量落实好对口支援资金,并统筹使用、加强管理,确保援建款物用到实处、取得实效。
(八)从严从紧控制支出。购车、会议、接待、出国(境)等经费实行零增长。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土地资源,坚决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和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扩大和深化公务卡管理改革。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建立资产监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三、深化财税体制机制改革
(一)认真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政策。继续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转移现象,妥善处理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支持引进总部经济。积极做好增值税全面转型改革的实施工作。执行资源税改革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落实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促进税制统一和税负公平。
(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推进收费基金制度改革,对现有收费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并严格新设立收费基金的审批管理。继续推进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同级金库或财政专户,严禁单位截留挪用或私设小金库。
(三)继续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面理顺省对市县(市)、市对县(市)预算外收入分配事项,取消不符合财权与事权匹配要求的集中收入项目,规范预算外资金分配和管理关系。
(四)认真组织实施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苏发〔2008〕15号)精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体制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五)积极推进县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研究制定省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加强转移支付分类指导,规范转移支付行为。根据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要求,推进生态保护、产粮大县等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六)全面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县乡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划分的指导,按照县乡相同支出标准和乡镇支出责任,合理确定乡镇必需的财力保障水平,确保财力向下倾斜,保证乡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需要。支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
(七)逐步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按要求逐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各级政府要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本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四、加强2009年预算管理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管,防止收入流失,杜绝虚收行为。扩大电子缴税试点范围,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做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后的征管衔接工作。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健全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力,提高项目预算到位率,确保预算按批准的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国库现金管理。
三是增强预算管理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按上年执行数全部编入预算。加强对政府各类收支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情况。进一步扩大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主动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推进绩效预算考评。加快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选择一些重点项目、民生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五、狠抓增收节支,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
2008年以来,全省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主要是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明显。当前,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决策部署,拉动经济增长;要全面兑现省委、省政府2008年确定的强农惠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要加强收入征管,应收尽收,应退尽退。同时,要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防止年终突击花钱,确保2008年预算任务圆满完成。
各地、各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及早布置,狠抓落实,认真组织编制2009年预算。各市、县(市)应于2009年1月5日前将预算(草案)报省财政厅审核汇总;于2009年3月底前将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报省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