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委员会省海洋渔业局关于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9-11-20 10:23
字体:[大 中 小]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委员会省海洋渔业局
关于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9〕113号 2009年9月28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农业委员会、省海洋渔业局《关于2009年秋播与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
(省农业委员会 省海洋渔业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抓好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就2009年秋播与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发展优质粮油,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目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水稻种植3000万亩以上。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80万亩、设施渔业20万亩。畜牧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优质三元猪出栏比例60%以上。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加入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数的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稳粮增收、协调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一手抓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二是坚持做强特色、区域突破。围绕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做大做强。把沿海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综合效益。四是坚持合作带动、创新机制。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合作组织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作用,建立带动农民增收新机制。
二、2009年秋播与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
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一个稳定,三个发展,四个提高”。
(一)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推进高产技术普及化,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优化粮油种植布局。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稳定秋播小麦种植面积,油菜面积保持在700万亩左右。做强做优淮北优质强筋小麦、沿江沿海优质弱筋小麦、里下河沿淮优质中筋小麦优势区和优质双低油菜产业带。二是大力开展高产增效创建。建立粮棉油万亩示范片400个以上,其中水稻200个以上,小麦120个以上。在抓好秋播小麦省级22个万亩示范片基础上,小麦或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至少自建1个万亩示范片,42个粮食产能大县至少自建2个小麦万亩示范片。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新增43亿斤粮食产能建设,继续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新建高标准粮田100万亩以上。四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突出秋收秋种期间农机服务,大力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水稻机插秧推广力度,控制直播稻发展,直播稻面积比2009年减少20%以上。
(二)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园艺。以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高档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为重点,努力提高园艺生产设施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园艺设施。淮北地区着力提高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比重,沿江、沿海地区大力提高钢架大棚比重,苏南地区逐步提高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和高架平顶防虫网棚比重。二是加大冬春设施蔬菜园艺生产。围绕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需求,以春提早和秋延后设施蔬菜及城郊优质叶菜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蔬菜产业。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开发,重点发展应时鲜果、优质精品茶叶、观赏苗木等。着力抓好全省50个设施园艺高效示范创建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努力提升景点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接待游客数量及营业收入增长15%。
(三)积极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稳定畜禽养殖总量、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为重点,努力提升畜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以及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突出扩能增量,保障市场供给。以主产县扩能增产为重点,加强畜禽秋季增养补栏,力争2010年生猪主产县猪肉产量增加8%以上。积极应对市场波动,推进大中型规模养猪场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确保养殖增效增收。二是突出规模推进,提高规模养殖比重。抓住上海、苏南地区畜禽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鼓励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大中型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三是突出项目带动,扩大良种覆盖范围。奶牛良种项目实行全覆盖,推广应用优质冷冻精液和节本增效养殖新技术;扩大生猪良种工程项目范围,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50%以上,三元杂交猪出栏量60%以上。
(四)加快发展特色渔业。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效外向特色渔业发展。一是加快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里下河、淮北和大中型湖泊周边地区重点建设特种水产品高效生态规模养殖基地,沿海地区重点建设优质水产种苗基地、特色高效生态水产品生产出口基地、海珍品养殖基地等,沿江、苏南地区重点建设高效生态健康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基地、观光休闲渔业基地。2010年着力示范推广小龙虾等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养殖,推进特色水产品产业化开发。二是加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今冬明春积极组织实施池塘设施改造工程,全省新建或改建标准化鱼池5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增氧、投饵等机械化设施,新增微孔增氧设施等养殖面积15万亩。三是大力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推广应用高效渔业生产模式,有序推进水域滩涂规模经营,大力扶持30个高效特色水产良种基地和15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链前伸后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着力推进“三大载体”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扶持20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由扶持单个龙头企业向发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转变;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每个县都要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是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辅导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三是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覆盖,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地区最低指导价,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逐年增长机制。四是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推进昆山、扬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江宁、锡山、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及苏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扶持农产品出口基地、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加强农产品境外促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创建,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推行农产品生产档案、用药登记、休药期等制度,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品牌创建。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认证和评选,提高品牌农产品规模和市场信誉度,形成一批消费者信得过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突出蔬菜农药、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等监测重点,增加抽检密度,提高监测覆盖面。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重点推进县级质检站建设,启动乡镇速测室建设。
(七)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开展冬春植树造林。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森林倍增计划,到2010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及早做好冬春植树造林实施准备,全面推进沿路、沿江、沿河、沿湖、沿海、沿村绿化。做大做强林木种苗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二是推进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达到6000万亩以上。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45%。积极发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推进农牧结合。三是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工程。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综合套养、仿野生养殖等养殖技术。在太湖流域地区,积极推进池塘水净化及循环利用工程,积极引导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四是切实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太湖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项工作。
(八)提高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实施沿海现代农业规划,重点建设优质粮棉油产业基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沿海观光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外向农业园区,提升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按照早建设、早见效、早得益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临海、临港等节点地区的重点农业项目。二是建设一批农业产业规模基地。打造国家级商品粮油基地,新建和改建滩涂水产高效养殖基地,推进苏东沿海无规定动物疫病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加快甜叶菊、中药材、盐土植物、海水养殖等新兴产业开发。三是加快培育一批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用足用好国家沿海开发政策,吸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向沿海集中,促进产业集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2009年秋播和2010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觉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服务指导,切实做好生产指导、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展销等服务工作。
(二)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科技到位率。以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加快新“五有”乡镇农技服务站建设。继续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村组干部、种养大户的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项目整合,强化资金集聚效应,优先扶持产业基础好、工作力度大、竞争优势强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组织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三项更新工程、高效农业、高产增效创建等农业重点项目。对投资数额较大的新上现代高效农业项目,要加强前期论证,有效规避生产、市场等风险。
(四)完善考核机制。认真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制,把粮食生产、高效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合理考核机制。对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效显着、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地方在有关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