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省长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09-16 15:04
字体:[大 中 小]
罗志军省长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7月15日)
这次省政府全体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上半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动员全省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关于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在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和我省扩内需保增长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呈现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增长动力逐步走强、增长态势逐步向好的格局,总体上好于预期。预计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三次产业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保持逐月攀升态势。工业用电量降幅逐步收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夏粮连续六年增产,是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投资消费持续上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9%,工业投资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消费需求增势平稳,消费热点明显回暖。运行质量逐步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其中6月份增长24.6%。信贷规模快速增长,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的1.7倍。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2.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5%,回落到去年末水平。
工作中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落实保增长促发展首要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抓早抓实抓主动,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注重研判形势,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最新动态,力争使问题发现得早、判断得准、解决得好,确保经济运行调控有力有效。注重突破关键,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主攻工业这个重点,突破外经贸这个难点,强化投资消费这个支撑点,培育有利于调结构上水平增后劲的新增长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注重政策落实,用足用好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突出抓好省级层面的政策配套和政策创新,把落实政策、评估政策、创新政策、集成政策有机统一起来,力求政策效应层层放大。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半年省级财政安排保增长促发展资金达到277亿元,是历年投入最多的,其中支持经济与企业发展109.6亿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建设82.6亿元,支持苏中苏北开发区建设、促进区域发展50.8亿元,支持太湖治理及区域环境保护24.8亿元,目前已下达使用资金125亿元。加强与国家新增投资计划的对接,组织实施总额为2000亿元的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新开工项目个数、规模和完成投资均增长30%左右。成功举办与中央大型企业的合作恳谈活动,签约项目总投资2220亿元,已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6%以上,其中6月份增长17.7%。大力推进家电、农机、汽车下乡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6%。针对外贸出口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制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30条意见和8项措施,进一步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举办第四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签约采购总额达141.9亿元,较上届增长89%。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由年初的38.7%提高到43%。今年以来,进出口跌势逐步趋缓,单月跌幅由1月份的32.2%收窄到6月份的17.1%,其中出口单月跌幅收窄到21%。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30.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明显上升。
(三)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召开全省工业大会,对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出全面部署。主动与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工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编制了13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配套政策。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工业大会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产业振兴规划,营造上下联动推动工业调整升级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额列全国第一,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生物医药、风电装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6.1%和50.6%,泰州医药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9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工90%以上。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离岸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分别增长72%和98%。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签订投资合作意向达2.6亿美元。以培育“两自”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创建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财政科技支出、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增幅均超过20%。全省创投资金达到277亿元,比去年底增长44%。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80%和60.5%。
(四)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发展力度。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上半年省级财政已投入255.8亿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专项补贴资金43.9亿元。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85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65万亩,均完成全年目标的80%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5165家,入社农户75万户。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4万人,劳动力转移总数占农村劳动力的64.3%。积极开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全省已组建4家村镇银行,批准设立60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近70亿元。大力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支持苏中、苏北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引导苏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大区域呈现南稳北快的发展态势。积极推进沿海开发,在上海、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共签约105个项目,协议投资达231亿美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太湖治理、淮河流域治污、能源资源节约、污染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3.4%和2.7%,13个省辖市全部完成节能降耗上半年分解目标。太湖水质有所好转,湖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7.7,同比下降2.7,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同比分别下降17%和22%,实现了“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水质黑臭”的目标。张家港、昆山等地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数量占全国的1/3。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41.2万亩。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省财政用于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22.1%、31.3%和21.9%。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顺利实施。研究制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完成160个乡镇卫生院、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扶持项目建设,培训农村卫生人员7700多人。
(五)扎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着力贯彻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乡就业形势明显回暖。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70%,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连续22个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省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均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提高11.2%和23.1%。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和农村六件实事工程按时序要求加快实施。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半年新增廉租房2213套、经济适用房4743套。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对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进行重点帮扶,30.5万户农民直接受益。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深化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整治,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措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阻止疫情在省内扩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总的看,今年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工作的力度前所未有。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们不仅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从持续下滑向企稳回升的积极转变,而且在宏观环境大变化、发展格局大调整中抓住了新的机遇、实现了新的发展,工作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中央和省委扩内需保增长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我们应对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及时有效的,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比较脆弱。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仍处于深度下滑区间,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采取内需导向型政策,储蓄率上升、消费倾向降低,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市场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改善。我省对外依存度较高,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远。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外贸进出口持续下降。外贸出口已连续8个月下滑,降幅虽逐步收窄,但仍呈底部徘徊状态,对外贸回升的预期不可过高。二是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已连续5个月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8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连续7个月下降。物价水平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尽管今年以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呈平稳回升态势,但由于结构性减税、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还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增长。同时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支持企业发展等支出基数大、刚性强,收支平衡难度很大。四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今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缩小,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制约。五是就业形势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还在持续,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和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醒我们,经济增长出现好的势头,并不意味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并不意味着向好趋势已成定局。必须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厌战情绪,做好长期应对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
关于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
做好下半年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当前宏观形势。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更要看到国际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改变,我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比较优势没有改变。既要看到外需持续萎缩带来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全省干部群众克难奋进的信心不断增强。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更要看到当前正是调结构、促转型的有利时机,正是利用国外资源、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层次的有利时机,正是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有利时机。逆境中依然充满希望,危机中蕴含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知难而进、乘势而上,咬住全年目标奋力开拓进取,顶住危机考验突破重点难点,抓住发展机遇增创竞争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交出一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优异答卷。
在下半年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贯彻保增长促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消费投资的支撑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位。在外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继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内外需求结构上,把增长的支撑点放在进一步扩大消费投资上,使我省经济朝着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保增长的重要途径,着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起,我省消费已经超过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最近一个阶段以来,国家启动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活动,城乡消费需求持续上升,车市、楼市持续趋旺。要抓住这一新的契机,多策并举扩大消费,增强“以消费扩内需”的传导效应。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引领一起抓。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增收入、扩信贷、发补贴、减税费”的一揽子利民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的后续能量。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调动广大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创造和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引导和扩大市场消费。坚持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一起抓。城市消费仍然是我省消费的主体。要积极推动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和旅游、通讯等服务性消费稳定健康发展,保持城市消费稳定增长。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最新变化,加强市场研判和政策引导,促进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农村消费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消费增长率首次超过城市,政策效应十分明显。要着眼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我省已被国家列入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首批试点省市,要针对农村消费特点,认真总结家电、农机、汽车下乡专项活动的经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坚持收入型消费与信贷型预期性消费一起抓。多层次的消费需求,需要多元化的消费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收入型消费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要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生产,有效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当前我省正处于消费模式转型时期,改善生活质量的信贷型和预期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需求持续增加。要围绕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
坚持把增加有效投入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切实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江苏资本形成总额主要是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国家和省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实施,适度宽松的金融环境,各方面对经济走势和投资收益的良好预期,都为增强投资信心、推动投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扩大有效投入,下半年要突出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增加政府投资与引导社会投资相结合。上半年全省以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主体的政府主导性投资高速增长,有效提振了市场和企业信心,民间投资开始呈现逐步恢复并积极跟进的良好态势。前6个月,全省民间投资总量达3385.5亿元,增长26.8%,是同期国有单位投资额的2.8倍,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近2.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6.4个百分点,政府投资的带动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下半年,各级政府要逐步减少直接投资,合理控制债务负担,更多地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补贴等间接投资方式,以及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减少行政许可事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政策措施,有效改善投资收益预期,增强投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增强投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重大产业项目相结合。落实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和沪宁、宁杭、宁安城际铁路以及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沿海铁路等苏北铁路项目,加快实施一批桥梁、港口和机场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南水北调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快建设龙腾光电新世代线、无锡海力士三期扩建、南京夏普液晶面板、二重镇江出海口基地、南通中远海洋工程装备、盐城华锐风电设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相结合。在继续保持投资强劲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投资重点放在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地方,放在最有利于调结构上水平的地方,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现象发生。加强中央和我省扩内需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和监督,健全工程项目领导责任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投资效益。四是在建项目推进与后备项目储备相结合。加强项目建设效能管理,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已经开工建设的110个重点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确保达到时序进度。计划开工的30个重点项目,要实行资金扶持、土地供给、手续办理“三优先”,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对央企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做到签约一个、实施一个、见效一个。今年以来我省新建项目和投资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前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比较充足的项目储备。要继续发挥江苏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优势,超前做好重大项目储备,确保后续项目不断跟进。
二、坚决打好外经贸攻坚战,千方百计稳定外需
出口持续下降仍然是当前全省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尽管我们无法改变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局面,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把外需不足的不利影响减到最低。
努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一方面,要在拼抢市场上狠下功夫。大力推广昆山善于应变、逆势而上的好经验,把拼市场、抢订单放在第一位,力保传统市场份额不下滑,力争新兴市场份额有增加。加强与跨国公司总部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保存量、争订单、扩增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博会,加快培育一批大型出口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延伸市场边界。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上狠下功夫。当前,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量升价跌”,这里既有外需不振的因素,也有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新品开发,更好地适应市场、引领市场、创造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定价话语权。加工贸易是我省对外贸易的大头,但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要加快从一般加工组装向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两端延伸,使出口产品增加值更多地留在江苏。
巩固扩大利用外资领先优势。在全球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国际资本输出会出现一个时期的下降。但从总体上看,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我省有区位、产业、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条件在利用外资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抢抓新的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当前尤其要重视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开发区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上半年我们召开了全省开发区工作座谈会,就抢抓国家给予开发区更加宽松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功能创新、南北共建、跨江联动等工作进行了部署。要进一步抓好落实,使江苏拥有更多层次高、功能强、特色鲜明的开发区。积极推进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工作,加快苏台经贸合作促进区、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城、苏州工业园和南通开发区合作联动开发等重点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国家最近颁布的鼓励境外投资的管理办法,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大力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和集聚区建设,争取今年对外投资取得新突破。
加大政策落实和创新力度。要对已经出台的外经贸政策进行评估完善和跟踪落实,进一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重点将增加外经贸扶持资金、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建立外经贸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等政策落实到位,使其尽快发挥应有作用。近期,我们还将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保增长、促转型的外经贸发展纲要,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巩固扩大工业回升势头,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
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是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体现。要加大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进一步提速增效。一要加快落实推进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意见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充分发挥意见和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强化产业特色。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产业,落实关键产业链提升计划,抓好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组织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推动工业经济开启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增长。二要大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百个千亿新增长点培育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尽早投产达效。加快“百项千亿技术改造推进计划”实施进度,用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大力推进钢铁、石化、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三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指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组建省再担保公司,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直接上市融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四要加强工业运行调节。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服务联系制度,推动重点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及时掌握行业走势和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及时从先行指标的变化中判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继续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工业品市场开拓力度,努力释放企业产能。密切跟踪生产要素供需情况,强化重点物资运输协调,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各项工作。
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实现今年农民增收预期目标,同样是保增长促发展的重点难点所在。要坚持以惠农政策促增收,以农业增效促增收,以转移就业促增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要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把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兑付到户,确保农民得益受惠。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化“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加大整村推进力度,落实各项帮扶到户措施,确保完成100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二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力争水稻单产实现新的突破,夺取秋熟丰产丰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加快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沿海特色农业项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三要积极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坚持把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作为最大的致富工程来抓,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强化劳务输出南北挂钩,积极扶持农民创业,拓展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四要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与率和农户覆盖率。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扎实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户对集体林地的权益,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当前我省正处于主汛期,要立足于抗灾夺丰收,做好防汛抗旱的充分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五、强力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当前我省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要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迅速掀起新一轮沿海开发的热潮。
要加强工作对接。一是规划对接。尽快调整修订各类专项规划和沿海三市发展规划,做到与总体规划上下衔接、相互配套。抓紧制定出台沿海开发规划具体实施意见,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任务。二是政策对接。全力以赴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力争国家重大政策向江苏沿海倾斜,力争得到国家部委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项目对接。围绕沿海产业定位,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沿海,精心组织沿海专题招商活动。还要把促进东中西互动作为加快沿海开发的重要举措,加强与中西部各省区的沟通协商,共同利用江苏沿海开发的平台,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要把握开发重点。推进沿海开发,基础设施是支撑,产业发展是关键,城镇建设是载体。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把连云港港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加快实施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着力打造国际区域性枢纽港。充分发挥南通港、盐城港的作用,统筹建设洋口港区、大丰港区。加快推进沿海铁路、沿海高速连接线、通榆运河北延、长江深水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综合优势,坚持错位竞争,主攻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沿海特色产业基地。三是扎实推进城镇建设。修订完善《江苏沿海城镇带规划》,促进沿海地区城镇体系合理构建和中心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临港重点城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城镇集聚建设。四是科学开发滩涂资源。加快完善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围垦范围和时序进度。加快相关项目立项审批和工程审批,及早启动首批滩涂围垦项目。
要创新开发机制。坚持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实行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功能分开,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平台,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新机制。坚持开放与开发相结合,大量吸纳和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发展。坚持增强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既要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又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沿海开发的强大合力。
要放大开发效应。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绝不仅仅局限于沿海三市。全省各地都要主动融入沿海开发战略,找准定位、借助平台、做好文章。苏北苏中地区要淡化行政区划概念,做到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基础设施相互配套、政策措施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用好沿海开发的政策。大力推进江海联动,借力提升沿江发展水平。苏南地区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积极呼应沿海开发,深入推进南北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省有关部门要更加主动地支持沿海开发、服务沿海开发,在加快沿海开发的进程中更好地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六、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虽然下半年仍然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掌握新一轮发展主动权。一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保持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强劲增长势头。加快推进90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和67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以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二要大力推进以“两自”为重点的自主创新。加大产业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创新“双百工程”,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多出创新成果。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更大力度地整合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深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工程,力争29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早见成效,70项重大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三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要认真落实工程、结构、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太湖治理各项措施,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太湖安全度夏。加大淮河流域治污力度,力争走在全国前列。四要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我省特殊的资源省情和突出的发展矛盾,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的政策措施。要扎实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坚守既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确保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创新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行征地、补偿、基本保障“三同步”,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工作,巩固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用地秩序。
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下半年,要按照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和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二是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五项改革重点,推进落实实施意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力求早启动、早得益,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三是认真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南京市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等试点工作,确保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市金融改革开放,增强承接辐射的功能。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推动企业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向省外拓展、向县域延伸。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跨县域经营,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越要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做好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要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既是扩大消费的关键,也是改善民生的重点。要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就业对象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年底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认真落实“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阶段性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特殊政策促进特殊时期社会就业的积极效应。全面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覆盖率。做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省内转移接续工作,尽快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启动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新农保制度建设,力争苏南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制度安排全覆盖。
要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精心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做好高校录取和新生入学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力争教师节前实施到位。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年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装备任务。积极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严防输入性病例,严防疫情扩散,严防社区传播和暴发疫情。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
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最近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再次警醒我们,维护稳定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把平安创建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大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合理诉求,维护群众权益。针对夏季安全事故易发高发的特点,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还要认真做好支援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为,非常之事尽非常之责,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共克时艰。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应对挑战。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能否乘势而上、化危为机,关键取决于有没有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有没有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各级政府领导干部都要有连续作战的干劲、拼劲和韧劲,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善于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善于在逆境里培育有利因素、在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向好局面,夺取更大胜利。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知责、尽责是对政府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务实、落实是推动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抓落实要深入一线。力戒作风飘浮、高高在上,真正做到干部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抓落实要雷厉风行。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确保政令畅通。抓落实要务求实效。越是发展压力大、工作困难多,越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以勤政廉洁的形象凝心聚力。各级政府要带头艰苦奋斗,主动压缩行政支出,反对铺张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要认真贯彻执行《暂行规定》,对决策严重失误等行为严肃问责,充分发挥问责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困难考验着我们,责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