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共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委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11-07-13 09:48 字体:[ ]

        中共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委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苏发〔2011〕18号  2011年7月13日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是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重点和重要举措,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坚持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活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坚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明显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占比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力争45%;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0%;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总收入比重力争达到45%;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2家,超500亿元的5家。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力争43%;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55%;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1家,超1000亿元的2-3家,全省百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达40家。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先导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批水平高、业态新、品牌优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努力使我省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和规模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树立“江苏服务”崭新形象。
                二、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促进重点产业提档升级。突出抓好市场前景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十个重点服务业产业。
                ——金融业。做强做大地方法人金融企业,积极筹建江苏沿海发展银行,争取江苏银行尽快上市。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研究设立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苏锡常功能性金融中心和连云港金融创新区,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使金融业成为江苏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物流业。抓住机场、高铁、深水航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的机遇,加快建设南京、徐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打造苏锡常、南通省级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群),推进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发展现代运输业,推进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拓展,努力形成接轨国际、服务全国、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产业高地。
                ——科技服务业。实施“服务业科技行动计划”,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大力推广“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模式,建立省技术产权交易和科技服务机构,促进技术产权交易,增强服务创新能力,巩固和加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高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智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增值业务发展,培育发展移动网游、移动商务、移动支付和位置服务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突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南京软件名城建设,努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强省。
                ——服务外包业。培育发展金融、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医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知识流程外包,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加快南京、苏州、无锡三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省级示范城市、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服务外包高地和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
                ——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广告会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租赁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南京河西CBD、昆山花桥商务城、连云港大陆桥国际商务中心等重点载体建设,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商务服务最好、商务成本最低、商务环境最优的省份。
                ——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数字音视频、移动内容、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创意企业,提升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一批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以“一带两圈”发展为重点,推进苏锡常商业带现代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南京商圈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推动徐州商圈健全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一批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具有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批发交易、价格发现、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集群。
                ——旅游业。精心打造独具江苏魅力的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美食等特色旅游,积极开发体育健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吸引国际品牌旅游企业落户江苏,积极培育地方品牌企业,支持大型旅游客运企业打造“江苏快旅”,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机构,大力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率先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
                (四)抢占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强化规划引导,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六个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
                ——电子商务。依托我省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着力构建行业领先的B2B、B2C等第三方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及开放式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消费者网上购物、商户网上交易、电子在线支付和各种商务交易活动的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省内电子商务企业做强做大。发挥中国制造网等一批有潜力、有优势的电子商务网络作用,搭建全省工业等各类产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争取上升为国家级平台。发挥苏宁、东方丝绸市场等大型流通企业和市场自身营销网络优势,加快业务模式转型,尽快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载体建设。加强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将电子商务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到全国领先地位。
                ——云计算服务。规划实施“江苏腾云计划”,加快发展云产业。整合资源,顶层设计,整体布局,突破核心技术,集聚应用需求,营造培育国产云产业的生态环境。重点突破海量信息处理、存储服务、数据挖掘、建模融合等一批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包括芯片、硬件、终端、网络、云中心建设运营、云应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重点支持无锡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国家三大通信公司在江苏建设全国或区域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云计算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云计算中心,以服务需求引导云应用下游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在政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电信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迅速拓展云服务市场,打造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应用服务中心。
                ——物联网服务。以无锡和南京、苏州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支持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相关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物联网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加快培育物联网信息服务新模式。建立行业和应用标准,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服务,重点实施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物流、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智能医护、智能矿山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南京物联网软件产业基地和苏州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形成一批物联网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重点企业,将我省建成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
                ——数字文化。推进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加快发展数字动漫、数字影视、数字出版等数字文化产业。突出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无线网络服务和动漫、网络游戏,努力打造环球动漫嬉戏谷、江苏游戏基地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数字娱乐和动漫游戏产业中心;提高省广电集团、省有线网络集团数字影视制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形成一批融入全球电影产业链的数字影视产业基地;推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构建以南京为中心,苏锡常、扬州为两翼的数字出版产业群。
                ——工业设计。坚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交通工具、电子信息、服装服饰、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等工业产品设计,重点提升IC设计、外观设计、功能结构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包装设计、汽车设计、创意设计等环节设计水平。南京、无锡重点发展汽车、集成电路和电子设计产业集群,徐州、盐城、常州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设计产业集群,南通、扬州、泰州发展船舶、港口机械设计产业集群,苏州、镇江发展消费电子、医疗器械设计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和武进工业设计园等重点园区,加快形成具有江苏特点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和全国一流的工业设计中心。
                ——环境服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要求,着力发展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咨询等环境咨询服务,重点发展环境工程设计、总承包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技术服务,鼓励发展提供环境咨询、工程、投资、装备集成等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模式。依托南京、无锡、苏州、盐城、宜兴五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常州环保产业园,打造各具特色的节能环保服务基地,建成国际环保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环保创业服务、节能技术服务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节能环保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联盟,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体系。
                (五)推进服务业业态创新。围绕商业模式、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创新,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企业科学细分需求市场,积极开拓能源需求管理、企业后勤服务、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等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产品,创造更高的服务价值。推动技术手段创新,带动服务形式革新和服务内涵提升,着力开拓电信增值、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服务市场。推动服务理念创新,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加快由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多层次、综合性服务转变。重点培育一批理念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定制服务提供商、技术服务运营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带动服务业新领域的拓展和新业态的成长。
                (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园和试点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现代化的网络、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催生一批新兴产品和技术,带动制造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推广引领市场需求,为产品创造更强的生命力;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流通和专业服务支持,在服务的环节中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物流、商贸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
                (七)增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加大中心城市资源整合力度,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退二进三”,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商业街区、文化创意街区及城市综合体,集中布局商务、商贸、科技金融、创意等城市核心商务区,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推动城市高端生产服务业和现代生活服务业共同发展,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城市道路、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实施“宽带江苏”提升工程、“无线江苏”加速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服务中的应用。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率先打造智慧城市。进一步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业发展,完善中心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八)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推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集中;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坚持政企分开,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健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和投资主体。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发展,按照打造我省服务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的要求,抓紧制定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管理办法,重点培育昆山花桥商务服务集聚区、南京雨花软件园、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等20-30家技术领先、模式创新、产业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加强区域合作,推动集聚区南北共建,加快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到“十二五”末,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家,超500亿元的10家。
                (九)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推广、专利应用、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加工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农业专业服务,加快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努力构建和完善以科技、营销、信息、金融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快建立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相结合、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加大对农村村镇建设、交通通信、安全饮用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保等公共服务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管理功能,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出行条件,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四、促进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
                (十)培育创新型服务业企业。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要求,实施“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引导服务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至2015年,在服务业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形成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50家服务业技术创新企业、30家业态创新企业和20家品牌创新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
                (十一)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业企业。加快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借鉴和推广苏州、泰州等地的有关政策措施,以及沙钢、永钢、梅兰集团等企业的典型经验,围绕科技研发、物流配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设计策划等领域,从市场准入、登记注册、税费价格、资质认证、配套服务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分离发展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企业。积极引导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服务外部化。“十二五”期间,全省每年从制造业分离1000家左右服务业企业,其中省内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每年不少于50家。
                (十二)推进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打造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有影响的江苏服务业品牌企业和江苏服务业区域品牌。重点扶持50家规模型生活服务业企业开展品牌连锁经营,支持50家技术先进型生产服务业企业和6家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完善商标战略规划、创建知名品牌。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加快研究制定《365手机版游戏中心官网_beat365app登录入口_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服务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突出抓好信息、物流、金融、科技、商贸、旅游、体育、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和新型业态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推广,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到2015年,培育发展5-10家江苏服务业区域名牌,300家左右江苏服务业名牌企业,组织制定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100项,新建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20个。
                五、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
                (十三)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支持南京市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着力推进人民币结算试点、非上市企业产权交易、南京电子口岸、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区、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宁镇扬服务业一体化等一批重大改革工程,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综合物流、研发创新、商务商贸中心,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选择一批有条件、有特点的市县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构建优势互补、层次分明的区域产业布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工业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服务业对外合作以及完善政策、市场、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抓紧制定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做好试点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出台的服务业政策取向,鼓励试点区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经验。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加大社会化服务领域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产业,深入推进城市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营利性服务与公共服务分离,加快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扩大有效供给。
                (十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加快推动外资进入电信、金融、保险、医疗等领域内国家新开放的行业和业务;鼓励外资并购、重组本土服务业企业,拓展服务业间接利用外资途径。深化苏港、苏台、苏新服务业合作,加快苏台(昆山)经贸合作区和苏通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推进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创新型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扩大文化、信息技术、运输、商业服务、旅游、中医药服务等六大产业服务贸易出口。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外包新市场。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加快建立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和海外市场网络,培育一批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本土跨国企业。
                六、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
                (十五)认真落实现有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充分发挥政策效应。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和集成力度,对现有政策措施需要明确具体实施细则的要抓紧制定出台,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
                (十六)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从财政金融、税费征收、土地利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财政金融。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适当增加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规模,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集聚区建设。对经省有关部门共同认定的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企业,以2011年为基数,五年内其对地方财力贡献的新增部分,可由各地政府给予分档奖励。对省政府授牌的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增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三年内根据其对地方财力贡献的新增部分,可由各级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吸引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争取设立省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债务工具融资和省级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向服务业企业倾斜,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税费征收。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切实减轻服务业企业税收负担。对分离出的商贸物流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场地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费用,在确定收取额度和比例时,如不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应从经营收入中剥离出来单独核算缴纳营业税。对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服务业企业,经批准可按规定享受减免优惠。“退二进三”企业,不改变土地权属关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改建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土地利用。修订和完善符合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各地要逐步增加服务业建设用地比重,保障土地供应。对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给予支持安排。对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新建项目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缴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分期缴付,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依法约定的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
                ——人才引进与培养。省“双创计划”向服务业倾斜,提高服务业领军人才引进比例。对认定为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的,每个团队由省“双创计划”专项资金在三年内给予300至8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由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在三年内给予1000至3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江苏创业发展,可由各地政府以纳税贡献和企业成长性为依据确定一批服务业企业,视情况对其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予以适当奖励。省政府设立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10名,给予每人一次性奖金30万元,并免征个人所得税。
                七、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与服务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和推进机制,强化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研究。重点加强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保障,落实政策措施,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八)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将服务业人才培训列入全省人才培训计划,着力推动境外培训基地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人才海外专题培训,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学科和专业,支持院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海内外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省创业发展。加快建立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群。
                (十九)完善统计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江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服务业统计制度,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完善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业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市、县服务业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服务业统计人员配备和经费的保障力度。
                (二十)落实目标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将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年度指标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目标任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解细化落实服务业年度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形成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服务业工作考核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